锐百科  > 所属分类  >  社会领域    医疗人员   
评论 编辑

辛育龄

辛育龄,男,出生于河北高阳,“七一勋章”获得者,曾任北京胸部肿瘤研究所外科主任、副所长,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胸外科专家。2022年6月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目录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

辛育龄辛育龄
辛育龄(1921年2月12日-2022年6月7日),男,出生于河北高阳,曾任北京胸部肿瘤研究所外科主任、副所长,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胸外科专家。在我国首先使用胸膜外油(气)胸法治疗急性大咯血。改进了肺切除支气管钱端缝合方法,完成了肺段切技术的标准化。著有《结核病学》《现代肺结核外科治疗的新进展》等。

1938年,辛育龄参加八路军,成为冀中卫生部后方医院的卫生员;1939年,在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冀中军区制药厂长;1947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任中国医科大附属医院外科大夫;1951年,被中国政府首批派往苏联学习胸外科技术;1982年,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1984年,主动辞去院长职务,成为胸外科大夫。

2021年6月29日,荣获中共中央授予的“七一勋章”。

2022年6月7日22时54分,辛育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人物生平编辑本段

辛育龄辛育龄
1938年,参加八路军,成为冀中卫生部后方医院的卫生员。

1939年,在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

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任冀中军区制药厂长。

1947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任中国医科大附属医院外科大夫。

1951年留学苏联,后获苏联医学院副博士学位。

1956年回国。历任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研究员、胸外科主任、副所长,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1956年负责创办北京结核病研究所胸外科研究室,并在我国首先使用胸膜外油(气)胸法治疗急性大咯血。改进了肺切除支气管钱端缝合方法,完成了肺段切技术的标准化。

1965年开展了针麻肺切除术。

1978年在我国完成第一例人体肺移植术。

1982年主持筹建中日友好医院。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4年,主动辞去院长职务,成为胸外科大夫。 

2021年6月29日,获“七一勋章”。 

2022年6月7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科研成就

为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对我国胸外科事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曾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并为全国培养了大批高层胸外科人才,早在50年代初即在北京结核病研究所组建了胸腔外科并对治疗重症肺结核患者取得了显著成果。相继创建了北京胸部肿瘤医院,组建了胸外科培训中心,为全国培养了三百余名高级胸外科医师,帮助各省市建立胸外科。积极地推动了我国胸外科事业的发展,同时还培养了3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论文著作

著有《结核病学》《现代肺结核外科治疗的新进展》等。


社会任职编辑本段

辛育龄辛育龄

曾任北京胸部肿瘤研究所外科主任、副所长,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中国医学基金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协技术开发部及北京市科协常委,中国抗癌基金会理事,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针灸学会常委,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名誉教授,现任胸外科、电化疗科专业首席专家、中日友好医院专家室主任,胸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老教授协会医药委员会顾问。中国医师协会委员,国际生物闭合电路学会副主席,日中医学协会顾问。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不懈追求,对群众充满深情……辛育龄身上老一辈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高尚品质,被众多青年医护人员当作“人生指南”。 (新华社评)

救死扶伤平生愿,人生价值是奉献,辛育龄教授用一生的奋斗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中日友好医院原大外科主任刘德若评)

辛育龄从医历程,生动地诠释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报效祖国、心系百姓的情怀,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医学事业发展的历史。(时任卫生部副部长郭子恒评)

附件列表


4

免责声明:锐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vmeiti@qq.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许倩云    下一篇 帝师(孙自烜)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